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长达40多公里的马拉松甚至半程马拉松,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平时需要训练,比赛中需要坚持,这是对意志力的考验,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当你突破自己跑到终点的时候,会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马拉松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它不强调赢在起跑线上,而是比谁的持续性更强,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企业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马拉松文化中所体现的包容共享也很明显。一场马拉松,有老板、有高管、有白领、有学生、有公务员、有民工,有时候还有明星,也就是说它囊括了社会各个阶层,当然也囊括了从老人到青少年的各个年龄段,所有人使用同一条跑道,奔向同一个终点,这就是马拉松运动的独特之处。它从潜意识里抹除了贫富贵贱的差别,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这又衍生出一种新的社交文化。线下的跑团同样如此,所有人就像一个家庭,你帮我,我帮你,大家共同分享训练和比赛经验,气氛非常和谐,这种包容性的发展模式不也正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所强调和需要的吗?” 王大卫认为,全国各地热衷于举办马拉松比赛,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马拉松比赛对城市形象的展示功能。“不同于其他任何项目,马拉松将一座城市作为表演的赛场,这可以直观立体地展现城市风貌,城市是文明的产物,通过马拉松,城市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等都会呈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面前。参加马拉松的几千甚至几万名选手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姿态让整个城市展现出巨大的活力,这种活力还可以感染到那些没有参加比赛的观众,这就会增强大家对家园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共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城市文明。而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学校,大到我们的整个国家,都需要这样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