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跑,比“轻装穿越”还更“轻装”,由于有赛会的供给和保障,成百上千的选手们仅携带非常有限的装备就进入了大山。无论是重装徒步还是轻装穿越,人们都会为自己的安全负责而携带足够的装备来应对户外风险,保护自己;而参加越野跑比赛,每个选手携带的装备,是完全建立在赛会事先承诺的保障上的。他们抛弃了厚重的保暖外衣,是相信一旦出现状况,他们只需要坚持到几公里外的补给站就会被收容而确保安全;他们仅携带少量饮水和食物,是相信每十几公里就会有补给站可以补充;他们没有事先了解路线和天气风险,是因为完全相信组织方会替他们评估好天气,做好路标,制定好预案。让我说得再明确一些:选手们是把命交给赛事组织方的,他们足够信任你。 这就是为什么要写在前面,我希望每一位看这篇文章的赛事组织者,都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我相信每一位赛事组织者,都有自己对情怀、对户外、对跑步、对比赛的理解,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所以今天这篇并不是一个大而全的《越野跑比赛组织标准》,那不是一下午能聊得完的。在这一篇里,我们只说几条最“硬”的标准,让我们就这几件事深入地把它聊明白。 一、承诺 比赛的最大风险,其实不是什么天气变化,而是承诺兑现。没有人会只身带个几升的小背包就去跑一个陌生的100公里山路是吧,因为组织方承诺了赛道上每隔几十米就会有路标,每隔十几公里就会有补给站,所以他们才会这么做。那么一旦你事先的承诺没有兑现,选手们将被置于最大的危险当中。如果没有做好这件事,那你就是在“蓄意”地伤害别人,请加倍谨慎。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尊崇的标准是:仔细评估你能够实现的工作,然后谨慎承诺。不能100%确定做到的,别说;千万不要为了招募更多的选手而吹牛;尤其是,如果你的比赛设计“低于”大家习惯了的常规比赛中的设置(比如比赛不设置路标而采用自导航方式、补给站间距过长或需要全程自补给),那一定要提前明确地声明。你不打算提供的,选手们会自己带(当然你最好也明确写进强制装备);如果你说有,他也没带,结果到时候没有,那就完蛋了。 这里提到了强制装备,又引出了另一个标准:比赛提供的保障和供给,加上选手们必须携带的强制装备,应当满足他们在天气恶劣到终止比赛之前的全部时间里,足以相对“从容”地生存在整个赛道所处的山地区域内。 二、天气 天气在户外问题排行榜里永远是传统的榜首。每位组织者应当首先仔细调查研究比赛区域的气候状况,尽量把比赛设置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季节里。注意我说的是稳定,而不是暖和。因为挑战本身也是户外的乐趣之一,总有人专门赶在冬季去爬山和扎营是吧。你完全可以组织一场平静的雪地里的赛事,但最好不要在容易出现强风暴雨的季节里搞比赛。 不管怎样,也总有意外的天气出现,就像今年的港百,1月底已经是香港气候很稳定的季节了,也没办法抵御来自北冰洋的巨大寒流,结果造成了冻雨,全港60岁以下的居民都没见过。那么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出现恶劣天气的时候怎么办。 首先你得有一个恶劣天气预案,我是说一定要在比赛准备的阶段就设定好,出现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比赛更改成什么样子。因为比赛是由大量的人和物资组成的,你不能临时把他们从一个地方“piu”地变到另一个地方去。好在现在的科技足够发达,大部分恶劣天气都是可以预报的,至少提前12小时的时候可以做出相对非常准确的预报了。 恶劣的天气包括:狂风、大雨、浓雾、雷暴、冻雨。这些都是足以让你取消或者终止比赛的条件了。 先说最后两项:雷暴和冻雨,遇到这两种情况就直接洗洗睡了吧,我的意思是取消比赛而不是临时慌乱地终止。强雷暴通常伴随着狂风、冰雹和暴雨,对人和赛道的杀伤力都是巨大的;冻雨这种在南方罕见北方没有的情况真的是超级可怕,出现一次灾难一次。但是,这两种天气都是可以预报的,所以一定要在赛前就宣布取消比赛;或者提前、推迟或缩短赛道以确保在它们到来之前结束比赛。 狂风、大雨和浓雾,要根据实际情况看一下。如果你的赛道在绝大部分路段还比较背风;如果你的赛道排水能力尚可,不会太滑或者有山体滑坡风险;如果只是短时的大雨而并没有伴随强风和雷电;如果你的赛道足够明显,虽然大雾也不容易迷路;如果……要具体评估,才能得出正常比赛的结论,然后通知好所有的选手、工作人员,随时准备收摊回家! 另外,准备一条备用赛道也是个好办法。降低海拔和路况难度,都是有效均衡恶劣天气影响的好选择。毕竟取消比赛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这个我们在下一节具体讲。 说多了都是泪 三、赛道 赛道设计是比赛特色的最核心体现,每位组织者都有自己对赛道的理解,或难或易,定位不同。同样,只讲几点原则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