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趋势背后,则是马拉松经济,乃至“马拉松资本”在迅猛的成长,甚至开始影响到A股的投研项目。 根据统计,2016年以来截至目前,至少包括东北证券、平安证券、兴业证券、东兴证券等券商研究团队专门出具了关于马拉松对于市场或者相关个股的研究报告。 “马拉松与产业正在形成有效的产业聚合。”2月24日,中智华体一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马拉松赛事相比其他的体育项目,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经济项目;另一方面,亦带动了体育鞋服、体育装备、体育社交、赛事运营等各个领域在内的整条产业链发展。 实际上在马拉松催热体育产业背后,一方面包括A股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布局相关业务,另一方面,二级市场对于相关概念的热情演变,也对相关投融资项目,乃至重大资产重组和IPO产生一系列的反应链。 马拉松经济链条 在北京一家教育机构工作的董亦凡,最初是为了缓解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开始跑步健身的。从国内的北京、上海、厦门,再到日本和美国,跑龄4年的他如今已经是一名颇有经验的马拉松跑者。同一个跑团的朋友开玩笑地称他“虽然不是最快的,但是装备是最全最贵的”。 董亦凡显然在装备上毫不吝啬。适宜不同场地及天气的多款专业跑鞋、压缩衣裤、防风卫衣、可以显示心率等运动数据的智能手表,这些只是他装备库中的一部分。事实上,除了体育装备消费之外,体育培训、商业化跑团、长跑保险、医疗、智能硬件、马拉松旅游等业务也在马拉松赛事整体蓬勃的态势下获得提振。 东北证券相关研究人士提供的一份测算显示,马拉松赛事经济和马拉松衍生经济,到2025年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和4000亿元规模。目前这两项数据规模为100亿元和1000亿元。 事实上,通过梳理马拉松赛事赞助商名单,也可以看到马拉松经济产业链所联动的板块。2016年北京马拉松,其赞助商包括饮用水、饮料及保健品品牌(怡宝、佳得乐、康比特);体育装备品牌(阿迪达斯、SOFSOLE);汽车品牌(北京现代);餐饮品牌(西贝、KFC);医疗品牌(和睦家)以及华夏基金、阳光保险集团、六福珠宝、华夏幸福等。 兴业证券上海地区一位分析师2月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最直接的部分是“马拉松赛事的收入主要包括广告赞助、报名收入、纪念品收入和转播权等。但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赞助。”但是“目前赛事收入达较高水平的马拉松赛事仍稀少,主要为几大知名城市马拉松赛事。” 相关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得数据显示,相比东京马拉松收入超过10亿人民币,国内大型赛事的直接收入仍然有限,类似北马近年来连续能够维持到3000万元以上赞助规模的少之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