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运动休闲区为平台,以运动休闲带、运动休闲走廊为纽带,以运动休闲城市、运动休闲小镇、运动休闲乡村为节点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健身休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健身休闲产品与服务更加丰富,群众健身休闲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报告还对三地参与健身休闲活动的人数进行了愿景展望。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健身设施处处长赵爱国表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常住人口中经常参加健身休闲活动人数达到3850万,到2025年达到4150万,推动实现全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国际知名运动休闲目的地基本建成。 根据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结合京津冀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资源,构建“一地”、“五区”、“五带”、“六路”基本空间布局。 国际知名运动休闲目的地(“一地”):以健身休闲运动为龙头,充分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培育新动能,形成区域健身休闲产业聚集区,打造国际知名运动休闲目的地。 国家运动休闲区(“五区”):以河北雄安新区为中心,在北京南部建设与雄安新区发展定位相适应、引领世界健身休闲运动的国家运动休闲试验区;以崇礼为中心在北京西北建设以开展冰雪和户外休闲运动为主的国家运动休闲区;以兴隆为中心在北京东北建设以开展山地户外健身休闲运动为主的国家运动休闲区;以“涞水-涞源-易县”为中心在北京西南建设以开展山地户外和水上健身休闲运动为主的国家运动休闲区;以通州为中心在北京东部建设与世界一流城市副中心相配套的、以城市社区健身休闲为主的国家运动休闲区。 环京津冀运动休闲带(“五带”):依托京津冀三地山野、江河湖海、湿地、草原、沙漠、森林等自然资源和已建成的近160个健身休闲运动场地设施,打造草原、山野、湿地水库、滨海港口、冰雪五条运动休闲带。 运动休闲走廊(“六路”):沿着以北京为中心向六个方向放射的交通运输主干线,采用“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健身休闲”的发展模式,打造满足群众多元健身需求的运动休闲城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运动休闲乡村,形成六条运动休闲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