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编写,是自2011年以来连续出版的第8本研究报告。基于长时间跟踪与深度调研,报告清晰直观地展现了2017年国内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市场特征、产业特征、旅游客流空间特征、节假日市场特征,并就2018年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在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居民消费升级因素驱动下,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休闲市场大幅增长,产业投资和创新更加活跃,经济社会效应更加明显,旅游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产业体系升级扩容的新动力、人民幸福生活的新指标。国民旅游诉求正在从美丽风景转向美好生活。旅游目的地建设已经跨越了追求美丽风景,进而走向美好生活的发展阶段。 具体来看,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上年同期增长15.9%。从2011年以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旅游接待规模年均保持在13.5%左右的增长,旅游收入则保持在年均19.3%左右的增长。从区域旅游发展趋势来看,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在累计潜在出游力还是在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区域均衡化格局逐渐显现。2017年,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比例大约为6.3:2.4:1.3,相比较长期处于“7:2:1”的三级阶梯状分布格局已有所收敛。东西部的产业化速度高于东部地区。2017年中、西部地区旅游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25.79%和27.69%,超过东部地区的9.63%;旅游人次的增长率分别为18.62%和22.65%,超过东部地区的3.55%。我国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旅游产业正在打破区域发展的格局,正在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力量。2017年区域旅游流空间格局总体稳定,区域间旅游流主要以东部三大经济区之间旅游流为主,区域内部旅游流主要以长三角内部流动强度最高,省级尺度则以北京流向天津的旅游流相对最强。 从区域旅游发展趋势来看,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在累计潜在出游力还是在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区域均衡化格局逐渐显现。2017年,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比例大约为6.3:2.4:1.3,相比较长期处于“7:2:1”的三级阶梯状分布格局已有所收敛。中西部的产业化速度高于东部地区。2017年中、西部地区旅游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25.79%和27.69%,超过东部地区的9.63%;旅游人次的增长率分别为18.62%和22.65%,超过东部地区的3.55%。我国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旅游产业正在打破区域发展的格局,正在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力量。2017年区域旅游流空间格局总体稳定,区域间旅游流主要以东部三大经济区之间旅游流为主,区域内部旅游流主要以长三角内部流动强度最高,省级尺度则以北京流向天津的旅游流相对最强。 国内旅游市场方面,休闲度假的比重提升是现实的市场主导特征。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出游以观光游览为目的者占32.9%,以休闲度假为目的者占25.0%。2017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2.1%和30.1%。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出游以观光游览为目的者占12.2%,以休闲度假为目的者占6.0%。2017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1.8%和20.7%。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约占到全国的80%,某种程度上,城镇居民的出游特征引领了中国居民的整体特征。综合判断,观光游览的比重下降已经成为国民旅游市场的中长期趋势,休闲度假的比重提升则是现实的市场主导特征。 国内旅游消费方面,2017年国内旅游消费则主要集中在交通、餐饮、住宿及购物四个方面。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约1115.2元,交通费占比34.30%,餐饮费用占比26.00%,住宿费用占比17.70%、购物费用占比12.30%;农村居民相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水平较弱,2016年人均花费约671.7元,其中交通费占比31.60%,餐饮费用占比27.20%,购物费用占比16.80%,住宿费用占比13.00%。 假日旅游市场方面,2017年我国国内旅游在节假日期间仍有较快的发展,其中市场规模及旅游收入均保持这10%左右的增长率。七大节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总量15.21亿人次,旅游收入共12783亿元,仅春节、国庆、清明三大节日,旅游收入就达到10976亿元。2017年假日旅游市场呈现五大特征。一是,休闲游、品质游是最主要的旅游方式;二是,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备受关注;三是,周边游、短途自驾游渐成潮流;四是,家庭游、亲子游占据主流是假日旅游的重要方式;五是自助远游、深度体验成为出境游客的一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