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主编之一、深耕滑雪产业多年的卡宾滑雪总裁伍斌表示,目前中国滑雪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若想在北京冬奥会后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于把体验者转化为爱好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滑雪的快乐,继而留在雪场上。” 雪场和滑雪者数量持续增长 《蓝皮书》在“总报告”篇章中对今年初发布的《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7年度报告)》核心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有滑雪场703家,2017年共有滑雪人次1750万,滑雪者测算数字为1210万人。3项数据近年来均呈现持续增长但增速减缓的趋势。 根据书中提供的数据,2017年,全国新增雪场57家,增长率为8.82%,而2016年的增长率为13.73%。滑雪人次和滑雪者方面,201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0.80%和18.02%,而2017年仅为15.89%和6.08%。伍斌认为,雪场数量和参与人数减缓是正常现象,“因为场馆建设需要一定时间,无论老雪场扩建还是新建雪场都需要两三年。只有场馆稳定下来,才可能在消费端形成增量。”此外,伍斌表示,增速减缓与气候条件等也有关系。 同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也进程可喜。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27个省区市建有滑雪场,重庆、浙江、四川等南方省市的雪场增量位居全国前列。“现在很多南方地区已经在自发建设滑雪设施,可谓遍地开花。”伍斌说。 室内滑雪场数量领跑全球 除总报告外,《蓝皮书》还对行业热点现象和经典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室内雪场、旱雪雪场及模拟滑雪机发展迅速,尤以南方地区增速明显。据统计,2017年全国新增室内滑雪场9家,总数已达21家,居全球之首,并有19座在建。旱雪的发展也是异军突起。 伍斌认为,这种现象极具中国特色。一方面,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背景下,各地政府积极鼓励兴建雪场。另一方面,国民收入水平增长导致消费升级,而滑雪作为相对新鲜且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行为,必然受到更多人青睐。“在这种市场基础下,不具备山地资源的地区和城市就会考虑替代性业态。”伍斌说。 伍斌表示,滑雪是一项“供给创造需求”的产业,新建雪场必然会带动当地人参与其中,“室内雪场、旱雪等都是非常好的普及推广手段,这些业态近两三年很可能会发展得非常快,并且直接影响滑雪人次的结构性转变。这对于中国滑雪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培养有效消费人群是关键 《蓝皮书》还提到,在2015年至2017年间,中国滑雪一次性体验者人数占比由80%下降到了75.2%。伍斌认为,作为雪场的投资方和运营管理者来说,为客户提供优质体验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伍斌表示,中国滑雪产业目前仍面临市场基础相对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瓶颈。其中,一些投资者“乘风而上”,期待以低产出在短时间内换取高回报,导致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不够。“全国703家雪场,有75%是小型雪场,设施简陋,很难给客户带来优质体验,造成每年都有大量潜在客户流失。”伍斌表示,目前中国滑雪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初体验者有多大比例留在雪场上参与这项运动,并形成有效消费人群,决定了整个产业未来有没有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