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登山就是个人爱好,很简单。可到了珠峰脚下,感觉许多事变敏感了。”复杂超出了一些队员的预期。“或许是登珠峰掺进了太多关注?它似乎不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我一度怀疑自己来错了地方。”来自杭州的金融投资人柳青,曾是最积极支持女子队的人。她来登珠峰,更在于登山的人。 十多年前,因为当时男友爱登山,她早早接触到雪山。这一次,是因为女子队集体攀登珠峰的历史意义感,让她欣然加入。甚至在赞助还没谱的情况下,她默默多掏了不少钱支持纪录片拍摄。 “中国女性也有高于生活的追求,当时就想记录下这崭新形象,传达给世界。”这是纪录片投拍初衷。 但也有队员并不认同跟拍:“登山是很自我的事,尤其登珠峰更需高度专注。媒体介入,难免会被干扰。一路配合镜头,成了义务,但对应权益是什么?” 对纪录片的支持与反对,进而引发赞助分配分歧。是平分,还是用于纪录片拍摄等团队支出?珠峰商业攀登环境下,每个人都投入了巨大资金精力,既是队员,更是一心登顶的付费客户。 团队荣誉与个人追求,孰轻孰重?每个人有不同答案。 登珠峰的队伍,一样是社会缩影。但,珠峰本身,却比想象更冷峻庄严。近千人聚集的大本营,不过是珠峰一个脚趾。个人情绪纷争,更渺小犹如浮尘。 “你们都要轻装,轻装再轻装!”一到大本营,麦子开始反复强调。“带着情绪上山,会有生命危险。这座山容不得任何杂念。”这些柔弱女登山者,能经得起8848米冷酷考验吗?身为队长的她,心里隐隐有不安。 尤其是凌桑帐篷里,一夜夜传来咳嗽。几乎咳得睡不着,凌桑也担心自己可能肺炎了,却没敢对外多说。“攀登队长会根据情况,决定你是否能参与冲顶。这已经是第二次来,太不容易,我不想失去这个资格。” |